第二届中国(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新闻来源:竞赛组委会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8日

竞赛信息

第二届中国(江苏)智能网联汽车

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为贯彻省工信厅、省人才办联合印发的《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集群产才融合推进工作方案》(苏工信产合〔2020〕216号)文件精神,2020年,在省工信厅、省人才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交通厅、省科协、团省委等政府部门指导下,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25个省市共127支队伍选手报名参赛,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了进一步营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创业氛围,继续大力引进和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本省高端人才,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和高端产业集群区,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二届“中国(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CICV大赛”)。

车联英才 智创未来

一是促进发展。力争打造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会展赛商”为一体的高端品牌活动,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

二是汇聚英才。以大赛为纽带,整合行业创新资源,促进创业创新氛围,引进和培育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一支富有活力、具备潜力、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创新人才队伍,发掘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探索路径。强化以赛促产,探寻交通强省的创新方案,宣传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与创新产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创业,探索创建高水平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江苏方案。

四是安全发展。进一步完善基于智能网联车行业数据对培育信息安全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技术监管,支持在智能网联车概念设计阶段将信息安全前置规划,提倡以先进技术保障过程安全,助推行业安全发展。

指导单位

省工信厅、省人才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

省人社厅、省交通厅、省科协、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

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承办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南通市崇川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南京市溧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苏州市相城区工信局、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市相城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联合会 、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南通市崇川区工信局、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等

协办单位

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公司、江苏智行未来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国家 ITS 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汽车行业协会、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江苏省通信学会、江苏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创新联盟、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奇安信集团等。

大赛组委会

为加强大赛的组织领导,设立第二届“中国(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

专家委员会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企业家、行业专家、高校专家、各车联网先导区/示范区的建设单位代表、车联网产业园区招商部门代表、投资人(有实际投资案例且为投资总监以上级别)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根据大赛评审制度,大赛组委会单独为每场路演赛组建评审专家组,负责路演赛单场评审工作。选拔赛评审专家组由5位专家委员会成员组成,总决赛评审专家组由7位专家委员会成员组成(每场赛事的评审专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参赛项目条件

项目创新性:本届大赛以重点集聚符合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紧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高端人才为目标,参赛项目拥有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项目真实性: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凡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团队类别

大赛参赛团队分为“创新创业组”和“企业成长组”。车联网安全组为“补天杯“车联网安全赛事设置。

创新创业组。尚未在工商注册的“创新创业团队”或在2020年1月1日(含)以后登记注册的初创企业报名创新创业组;(一个单位可以有多个内部创新团队报名参赛,但比赛中不能借用所在单位财务数据作为项目有效证明数据)。

企业成长组。工商注册成立时间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的企事业单位报名企业成长组。企业成长组参赛团队负责人需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技术负责人等)。

车联网安全组。全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团队、白帽黑客。

 

大赛赛程

本次大赛拟于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举办,共分为集中宣贯、参赛报名、选拔赛、半决赛和总决赛。具体赛程安排如下:

(一)宣贯阶段

5月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各地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试验区、地方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相关产业协会,全面启动大赛宣传工作。

(二)参赛报名

参赛团队于选拔赛各场次开始前登录大赛官网进行报名,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及大赛报名表(见附件下载)。报名表及相关附件材料通过大赛平台提交(注册登录后后台提交),或直接发送到邮箱pk@jsai.org.cn。

(选拔赛各场次开赛前3天报名截止)

(三)选拔赛

赛道选拔赛:分领域开展项目路演,评选出进入决赛项目。

路演场次时间另行通知。
1、选拔赛统一冠名为“第二届中国(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XX站)”。8分钟路演+3分钟答辩(待定)

2、每个参赛团队只能选择参加1个选拔赛。

3、每场次参赛团队数量不低于15个项目,其中省外(海外)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20%。

4、选拔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项目路演形式举办。对海外或省外无法到现场参加比赛的团队,可采取线上路演方式。

5、每个赛道每场选拔赛推荐不超过参赛团队数量30%(分类别计算)进入下一阶段赛事

(四)半决赛

赛制同选拔赛。

(五)总决赛颁奖仪式

总决赛采用召开项目路演+综合评审会方式,对所有进入总决赛团队及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创新创业组”和“企业成长组”分别综合评审),最终产生大赛获奖名单。

总决赛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邀请省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嘉宾出席颁奖典礼,为获奖团队颁奖。

奖励和政策支持

(一)奖项设置

总决赛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奖”和“领军人才奖”两个奖项,奖励“创新创业组”获奖团队负责人和“企业成长组”获奖团队负责人。每个奖项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所有进入总决赛参赛团队均获优胜奖。

大赛同时设置“组织奖”。对积极参与大赛,推荐优秀参赛项目,承接各阶段工作,并做出大量卓有成效工作的大赛支持单位、承办单位、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先导区/试验区、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赛事组织服务机构和单位予以表彰。

(二)奖金设置

奖项名称奖项等级数量奖金
创新创业人才奖一等奖110000
二等奖28000
三等奖35000
优胜奖若干——
领军人才奖一等奖110000
二等奖28000
三等奖35000
优胜奖若干——

(此为上届奖金设置,新赛奖金待定)

(三)其他政策扶持

1、优先推荐获奖团队负责人申报省333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等省(市)人才项目;优先推荐获奖团队负责人申报省(市)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优先推荐获奖项目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2、获奖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优先推荐进入省(市)新产品推广目录、车联网先导区/示范区政府采购目录;

3、优先推荐获奖团队获得金融机构优惠信贷支持,优先推荐获奖团队与江苏企业、产业园区、投融资机构对接。

路演流程参考

全场时长3.5个小时左右。

1、团队签到、测温等防疫工作、播放暖场视频;

2、主持人开场,介绍路演规则和嘉宾及评审(5分钟);

3、领导致辞(10分钟);

4、项目路演(15个项目)(控制在180分钟以内);

5、评审给出路演建议(10-20分钟);

6、宣布结果(10分钟)。

报名参赛流程

步骤一:登录大赛官网cicv.jsai.org.cn),注册帐号(请选择学生帐号);

步骤二:登录后,进入大赛官网cicv.jsai.org.cn),填写参赛团队信息和个人信息;

步骤三:添加队友信息(邀请方式、也可不添加其他队友);以报名表附件为准,完成报名;

步骤四:下载大赛报名表,按照要求填写报名信息;

步骤五:所有资料准备完毕后,登录大赛官网,进入报名管理【点击提交】,即可上传;

步骤六:等待大赛组委会审核,审核通过后会通知路演时间地点。

附:路演商业计划书PPT、承诺书和相关附件资料可在路演前带到路演赛现场。

 

报名咨询联系人:蒋双庆(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

电话:17384407933

微信:qagoni0624

智能网联汽车大赛CICV2020QQ群:1053747346


\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公众号


附件下载

附件2-CICV2021大赛报名表(xxx团队)-20210428.docx  点击下载

CICV2021评分标准文字介绍.txt  点击下载

CICV2021官网注册报名流程v1.3-20201029.pdf  点击下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dmt_competition@vip.163.com
新闻扩展
竞赛获奖作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