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指导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

新闻来源:鲁东大学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9日

6月7日,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普通高校组)举行。校党委书记徐东升深入答辩现场,听取参赛团队项目介绍,与参赛师生亲切交流,对学院系统指导和校团委的全方位保障给予高度评价。

在路演直播室,徐东升全程观看了“‘蚝’情万丈——多倍体牡蛎助力农民富裕”项目的决赛答辩,对团队成员躬行实践,开展牡蛎种源技术攻关,让养殖户“播下好苗子,丰收有底气”给予高度赞赏。徐东升指出,种子是农业“芯片”,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反复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当前全球农业生物技术迭代升级,生物育种竞争加剧,我国农业生物育种同样面临较大挑战,团队经过4年的潜心研究,独立自主掌握了长牡蛎多倍体诱导技术,打破了美国垄断,解决了种质资源退化、供应断档、多倍体牡蛎技术缺失等问题,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勉励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鼓励团队成员要以“不忘初心、不懈努力”的面貌积极投身学术研究,对标国际最先进水平,奋斗青春,科创报国;要向杨安仁、油伦贺等创新创业典型学习“吃得苦中苦、不言放弃”的科研精神,在科研路上立志攻关“卡脖子”技术,攀登创新高峰,牢牢把握技术主动权。

在决赛现场,徐东升对“新‘识’代——边疆地区社工站建设模式”项目进行了聆听,通过与项目团队成员和指导教师的详细交谈,深入了解了新“识”代项目内容。徐东升指出,这是一个有情怀,有价值的好项目。130余人的入疆,指导老师从始如一的坚守,学生们代代相传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持续润疆,需要团队青年们赓续润边精神血脉,凝心聚力共担使命。边境地区社工站模式的建设,凝聚了青年人不计个人得失,胸怀祖国和人民的意志。在边境百姓们的眼中,团队作为内地人深入边疆所做之服务,让百姓想到的,是党和国家的支持关怀。团队要做连接内地和边境地区的使者和桥梁,将党和国家的温暖传递给边疆地区人民。在交谈过程中,徐东升了解到,以杨蕾、董欢、周盈、张猛为代表的团队成员们扎根边陲热土,怀揣建设祖国梦想,挥洒热血青春,对这些成员作出了高度肯定,表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兢兢业业地为西部的建设添砖加瓦的行为令人赞叹,兴边福民,需要这一代青年,立鸿鹄志,不畏坎坷,勇立助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潮头。

徐东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科技创新和青年工作提出重要要求,为当代青年参与科技实践、学习科学办法、立志科技报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创新创业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校各部门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徐东升强调,“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等竞赛已经逐步成为大学生乃至青年科技创新领域的响亮品牌,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亦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声誉具有高度的彰显性和作用性,是学校团委和相关部门需要考量的重要命题,各部门要重点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强化担当、深化措施、优化结果,让学生在学校里富集更多的科创基因和社会责任感。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始终坚守让群众参与的本色,推动“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成为面向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舞台,不断深化学校科创启蒙的定位,让创新创业竞赛成为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持续推动形成团队参赛的导向,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挑战杯”大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大赛的导向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持续推动学校双创竞赛高质量发展。学校赛事组织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要扎实推进各项重大影响力学科竞赛工作,要对标竞进、抓实抓细,营造浓厚双创氛围,做好比赛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并严格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安全防护,确保比赛安全、有序、高质量进行。同时要全力做好各类应急措施,满足参赛队员的需求保障,快速响应、高效处理,零差错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本次比赛共有324件普通高校和307件职业院校作品晋级终审决赛,我校推荐的16件作品中共12件作品入围。为应对疫情防控形式、守好安全办赛底线,本届终审决赛采用线上方式答辩评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cmit@vip.qq.com
新闻扩展
竞赛获奖作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