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 行业新闻 - 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官网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新闻出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08月27日


日前,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深圳举行。我校学子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哈工大等国内名校同台竞技,智能制造学院参赛的4项作品《仿生水母——水下巡检监测机器人》、《智能仿生机械刺猬》、《饕鬄号水域清理站》《基于仿生翻车鱼的水下探测机器人》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喜获3个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三等奖,获得历史性的突破。突出佳绩的取得,与我校一贯注重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是息息相关的。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每2年举办一次,是国内最具影响力、机械行业知名度最高的大学生竞赛项目。本次大赛今年由深圳技术大学承办,大赛自启动以来,共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30个赛区的704所高校的5972件作品参加了比赛,参加的高校、作品和参赛学生数均创下历届之最。参加第十届大赛全国决赛评审的作品来自123所高校、共200项。在实物创新设计作品中,仿生机械类98项,分5组,生态修复机械类78项,分4组。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只占全国省赛切题作品总和的3.7%,代表了全国5415项切题参赛作品的最高水平。在全国决赛上,机电学院学子充分发扬了“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精神,与来自全国985、211的优秀本科选手同台竞技、相互学习交流,展现出了优秀的创新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经过现场展示、团队陈述、评委问辩和理论答辩等多个环节的激烈比拼,所设计的作品得到了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饕餮号水域清理站》、《智能仿生机械刺猬》、《仿生水母——水下巡检监测机器人》,勇夺全国决赛一等奖。其中《基于仿生翻车鱼的水下探测机器人》荣获全国三等奖。

本次大赛主题为“自然·和谐”,内容为设计与制作仿生机械和生态修复机械两部分。

“仿生机械”,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动物及其活动规律,其重点是根据动物的运动形态、身体结构和功能特点,用巧妙的机构和机械结构来模仿实现,鼓励学生将仿生机械、创新设计的成果,用于开展进一步的科学和应用研究,或开发成新型玩具产品。

“生态修复机械”,主要是激发大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结合当地或者自己家乡自然生态受人类活动等破坏的情况,选手设计和开发相应的修复机械。例如帮助人类在沙漠环境中开展人工植树和植被修复的小型机械、草方格沙障设置机械、便携灌溉机械等。

“饕鬄号水域垃圾清理站”

——种水上生态修复机械

指导老师:娄岳海孙毅

团队成员:戴德健牛赫彬王炜洪嘉昱张家鹏

“饕餮号水域清理站”由能量收集模块、污染物搜寻模块、水面污染物收集与站体转动模块、污染物传送模块、破碎模块、破碎物传送模块、压缩模块、打包模块、站体漂浮模块组成;“饕餮号水域清理站”有自动搜寻、处理、打包水上垃圾的功能。使用者只需将“饕餮号水域清理站”放入水中,清理站就开始搜寻水面污染物并将站体移动至污染物旁;同时水面污染物收集与站体转动模块将污染物收集集中,此时破碎模块开始运动将污染物破碎的同时将污染物中的水分排出;破碎完成后污染物碎片由破碎物传送模块传送至压缩模块进行污染物的压缩;压缩完成后污染物传入打包模块,打包模块打包完成。由此完成一个水域污染物回收处理的过程。当打包好的处理物存入到极限时会发出信号,提醒使用者清理站内处理物。该设备可自动收集和处理污染物,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处理水上污染物的成本;并且可以大量清理水域污染物使河流、海洋等水域环境生态得到保护,满足现如今巨大的水上污染物处理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仿生水母”

——水下巡检监测机器人

指导老师:张冬冬蒋立正

团队成员:蔡广义范云杰沈浩晨孙垒金吕晨

该作品通过对水母的运动姿态及方式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仿生水母的水下巡检监测机器人装置。作品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多杆仿生推进模块,我们设计了高还原度的多杆仿生机构并在机构外侧包覆一层柔性材料来模拟水母的伞状体内腔,并利用“内腔”实现了喷射推进的运动方式;空间转向模块,采用方向和角度双调节的方式,通过以“触手”伸展方向及角度调节来控制水流产生的分力实现转向功能;控制及主驱动模块,利用曲柄滑块机构为多杆仿生推进模块提供动力,控制部分应用了基于Open MV开发的神经网络视觉系统,实现了自动巡检功能;水上通讯模块,安装了蓝牙及无线电发射接收器,增强了水下信号的传输。该作品的创新点有:1.仿生多杆推进机构高度还原水母特有的运动方式;2.全方位可控的转向模式,实现了灵活的转向功能;3.水上通讯模块,实现了远距离的移动终端控制。本作品通过水母特有运动性质可以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作业,包括水下管道巡检、水生物监测、船舶监测等。

智能仿生机械刺猬

指导老师:张冬冬孙佳楠

团队成员:俞志超李攀蔡广义凌萧晨彭伟杰

该作品“智能仿生机械刺猬”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四足行走部分,通过双舵机驱动多杆机构实现单腿的运动,多杆机构保证其动作多样性和稳定性,通过四足配合实现组合运动;脊柱直弯部分,通过舵机驱动实现脊柱的直弯动作,整部分脊柱仿生物骨架特征,其中后半部分脊柱结构连接后腿用于弯曲;头部空间转向部分,采用空间转向机构及双电机驱动实现头部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长杆端采用球副防止摆动干涉;智能控制部分,本作品采用手机APP蓝牙远程控制来传达各个动作指令。本作品的创新点主要有:1.采用了头部空间转向机构,实现头部空间多方位联动转向,使得本作品极具多样性和灵活性;2.采用脊板直弯机构,很好的仿生了刺猬脊骨外形特征和身体弯曲蜷缩的特点;3.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当刺猬在遇到危险时自动进行自我保护;4.蓝牙远程控制,只需要下载APP连接蓝牙即可控制。本作品可以模拟刺猬用于野外的生物观测、环境观测,也可用于军事行动中情报收集和侦察。更换硅胶之类软质外皮后可用于儿童仿生刺猬玩具。

从2021年9月赛事启动以来,智能制造学院周密计划、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师生备赛,校内初赛时就有200余名学生携58件作品方案报名参加选拔,有效地扩大了竞赛的覆盖面和师生的参与度。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遴选出7件参赛作品参加全省决赛,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参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畏酷暑、突破重重难关,凭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制作出一件件创新性、实用性、且性价比好的作品。在机械创新设计的道路上,同学们得到极大的实践锻炼和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收获了来之不易的竞赛佳绩。本次参赛也得到了教务处、自动化学院和数字商贸学院的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学院蒋立正副院长、娄岳海老师、张冬冬老师和10多名专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到比赛现场参与了比赛指导和组织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次大赛取得的成绩是机电学院将专业技能竞赛与“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结出的硕果,是学院师生弘扬现代工匠精神和“精工文化”的生动体现。学院学子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必将以青春朝气书写出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瑰丽华章。


新闻出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 2001 - 2023 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2023 数媒竞赛网(http://www.shumeijingsai.com)版权所有